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我国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,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。”
消费、投资、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“三驾马车”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,转型升级稳步推进,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。但当前,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错综复杂,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,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。需要进一步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,激发消费潜能,促进消费增长。
一是不断增强消费能力。以假日经济为例,据统计,2024年,全国春节人均旅游消费1335元,较2023年回升9.4%,较2019年回落10%,经假日天数调整后,人均日均消费较2023年回落4.3%,较2019年回落21%,消费呈现“人多量少”的态势。
也应该看到部分中低收入群体收入预期不稳定、生活压力增加、储蓄意愿提升的情况。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要与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、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、增加居民收入统筹考虑。
另外,积极发挥以政策促消费的机制,积极抢抓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,发挥消费券促消费的作用。采取消费补贴、金融消费贷利率再优惠、假日旅游年卡等方式,减轻居民消费的资金压力,提振居民消费信心。比如,2023年山东省共发放消费券9.2亿元,拉动消费172亿元。还应全面、刚性落实带薪休假制度,鼓励采用错峰休假、弹性作息的方式优化居民休闲时间布局,促进假日经济发展。各地支持民营企业、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发展,提升居民收入的稳定性。
二是持续改善消费环境。各地要进一步统筹协调“提振消费”工作全领域各环节,持续改善消费环境,吸引更多居民愿意消费,激发有潜能的消费。政府部门应及时出台、优化、落实提振消费、维护消费者及经营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政策文件。
实施消费服务质量提升行动,维护健康、向上、有序的消费经营环境,在商户进入、场景再造等方面加强监管。在旅游领域,打造安全消费景点、安全消费地区等。在食品领域,打造放心食品店、放心小吃“一条街”等。
在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方面,尤其在旅游旺季,有针对性地优化交通路线网布局,提升出租车运力水平,提升住宿接待能力等。
在提升“智慧”消费水平方面,运用智慧软件平台,实现线上预约、评价、投诉、信息查询等功能。听取专家、市民、商户、消费者的意见,开展调查研究,科学研判,出台本地区促进消费的整体方案等。
做好交通、安全、卫生等公共服务配套,守牢安全、卫生底线。组织城管、市场监管、应急、消防等部门开展相关专项检查,对于违法、违规行为给予严肃处理。发挥民间力量,带动相关协会组织,统一引导经营者自觉合法规范经营,加强自律规范。
三是全力优化消费场景。以“夜经济”为例,2020年我国夜经济规模已突破30万亿元,2022年进一步突破40万亿元,夜经济已经由早期的灯光夜市转变为包括“食、游、购、娱、体、展、演”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。
各地区要充分结合本地特色景点、特色商圈、特色产业、特色文化、特色美食等打造创新性消费场景。大力促进消费线上线下(300959)融合,进一步优化数字消费、绿色消费、健康消费、银发经济等新型消费场景。为进一步激发居民乐消费,让潜在的消费需求激发为现实的消费行动,要在一域内形成“吃、住、行、购物、休闲、度假甚至定居”式的消费链条,形成消费“全域协同”模式,达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联动效果,打造沉浸式、体验式的消费全场景。
四是着力丰富消费业态。目前,有些地方存在因高端、新型消费供给不足而难以满足居民对高端、新型消费需求的情况。
比如,在海下潜水项目、高尔夫球运动项目、医养健康产品等高端、新型消费供给方面有所欠缺。丰富消费业态,还需进一步丰富游玩、购物、娱乐等新业态,减少同质化产品竞争,扩大高端消费供给。
加大地方品牌培育,打造特色消费品牌,发展高端消费、新型消费、品质消费,重点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式产品。
比如,山东青岛借助海洋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邮轮经济,丰富日韩游产品,邮轮母港的作用日益凸显;浙江着力打造“浙江省定制消费示范基地”和“浙江省智能消费示范基地”,持续打响“浙里来消费”品牌。这些做法都提升了消费水平和层次。
五是及时监测消费状况。把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长久之策,推动消费“旺”下去,这必然少不了对消费状况的监测。
加强消费统计监测,聚合各类平台企业消费数据,强化数据比较分析,及时掌握当前消费现状,准确预判未来发展趋势,做到“有的放矢”“对症下药”。及时关注社会对消费服务保障不足等方面的声音,回应社会关切,积极采取措施。
完善促进消费政策实施评估体系,综合运用第三方评估、社会监督评价等多种方式,科学评估实施效果,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。及时跟进网上热度,因势利导,发挥网络媒体平台作用,加大线上线下宣传力度,发挥出流量热度的最大效应。
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当下,为更大力度激发我国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,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,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,需要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,这就需要在增强消费能力、改善消费环境、优化消费场景、创新消费业态、监测消费状况等方面持续发力、久久为功。
(作者单位: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)
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
兴泊证券-可靠股票配资公司-网上股票配资-实盘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