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寒冬,河北唐山迁安市的钢铁工人老张裹着棉大衣,站在寒风中看着眼前那座1000立方米的高炉被装上炸药。爆破指令下达的瞬间,烟尘像蘑菇云一样腾起,高炉轰然倒塌。
有人哭了,有人却长舒一口气:“终于能喘口气了。 ”那天,唐山共拆除了12座这样的高炉,相当于砍掉了一个中型钢厂的产能。 这一幕,正是中国钢铁业“刮骨疗毒”的开端。
2015年的钢铁行业,像一头深陷泥潭的老黄牛。 全国12亿吨产能中,三分之一在空转,每天浪费的产能足够造30座埃菲尔铁塔。钢厂每轧一吨钢倒贴50元,车间灯泡坏了都舍不得换,工人工资一拖就是三个月。
长三角的钢贸商更惨。 40%的店铺倒闭,钢材市场里只剩下“清仓跳楼”的红色横幅在风中猎猎作响。 螺纹钢价格从2011年的5200元/吨一路崩到1650元,算下来每斤0.83元,比当时超市大白菜还便宜3毛钱。
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一半,但高端汽车板、核电用钢全靠进口。 吨钢能耗比国际水平高15%,环保投诉量占了全国工业领域的20%。 大而不强,成了悬在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转机出现在2016年2月。 国务院印发《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意见》,白纸黑字要求5年内砍掉1.5亿吨产能。 这场代号“供给侧改革”的战役,第一年就超额完成任务:全国拆除炼钢设备7271万吨,相当于整个英国的钢铁产能。
2017年,1.4亿吨地条钢产能被连根拔起,这些用废旧钢铁熔炼的劣质钢筋,生产过程污染是正规钢厂的5倍,却占据全国15%的产量。 江苏华达钢铁顶风作案,结果被国务院直接点名,老板锒铛入狱。
钢铁巨无霸也在此时诞生。 2016年宝钢吞下武钢,组建中国宝武;此后又收编马钢、太钢,最终形成年产1亿吨的“钢铁航母”。
民营钢企沙钢砸200亿升级环保设备,吨钢环保成本从50元飙到120元,却因此拿下奔驰汽车板的供货资质。
政策刚落地,钢价就上演绝地反击。 2016年4月,螺纹钢现货12天暴涨18.75%,单日最高跳涨190元/吨。 钢贸商的微信群炸了:“昨天还在亏本甩货,今早电话被打爆!”
期货市场更癫狂。螺纹钢主力合约从1600元/吨起步,年底冲到2580元,年涨幅61.34%,K线几乎垂直向上。
到2017年地条钢清零后,螺纹现货冲破4200元,比2015年低谷暴涨154%。某民营钢厂老板春节没放假,三月份就赚回前三年的亏损。
定价逻辑彻底颠覆。 2018年采暖季,京津冀钢厂限产50%,螺纹钢一周暴涨300元。 市场猛然惊醒:原来政策比房地产数据更管用。
2021年,“双碳”目标给钢价装上火箭推进器。 当工信部宣布“粗钢产量同比压减”,全球疫后需求却集中爆发,中国减产2.2%,全球需求反增6.5%。
5月的钢材市场像被点燃的火药桶。 螺纹现货两天暴涨400元,冲破6200元/吨;期货更飙到6727元,三个月涨50%。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螺纹钢合约持仓量够造10座长江大桥,多空单日交割量创历史纪录。
欧洲人甚至加价抢货。 出口的热卷报价1200美元/吨,比国内贵50%,货船还没离港就被追着加单。但狂欢中已现寒意:国常会三次点名“遏制大宗涨价”,发改委约谈企业,钢价在6200元高位反复震荡。
钢厂赚翻的上游,是原料商的盛宴。 2021年铁矿石冲上230美元/吨,比年初暴涨187%;焦煤更疯涨72%,创下黑色系涨幅之最。
疯狂背后是残酷的供需错配。 全球生铁产量增长5.6%,但澳洲矿山受飓风影响,发货量只增2.6%。 蒙古焦煤因疫情通关量暴跌41%,唐山焦煤库存见底,价格三个月跳涨85.6%。
钢厂利润结构彻底重构。 虽然吨钢利润不及2017年巅峰,但3524亿元的行业总利润仍创历史新高,重点钢企销售利润率站上5.08%,比2020年提高0.85个百分点。 高价格、高成本、中利润,成了新常态。
兴泊证券-可靠股票配资公司-网上股票配资-实盘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