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人物志每天都会发布有关历史的精彩文章。您可以点击关注,随时获取更多内容,并在文章下方留下宝贵的评论和建议。
2021年5月22日下午13点07分,中国工程院院士,享有“杂交水稻之父”美誉的袁隆平先生,在湖南长沙去世,享年91岁。袁隆平的逝世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,世界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这一消息,并纷纷表示,“这一天是中国最为痛苦的一天”。他为中国农业做出的卓越贡献,让我们有了足够的自信,在粮食保障上站得稳,即使面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动荡,我们依然能掌控自己的命运。
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,他不仅是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人物之一,也是全球农业领域的重要先锋。尽管在全球已经享有广泛声誉,袁隆平依然保持着低调务实的态度,始终坚持在田间地头进行科学实验,努力推进水稻的高产与高质量。无论是杂交稻、超级杂交稻,还是耐盐碱水稻,他都以创新精神和不懈的努力推动着这些项目的进展。
展开剩余82%袁隆平的贡献远远超出了中国的国界。1979年,杂交水稻的成功吸引了世界多个国家的关注,他们纷纷引进这一技术。为了让这些水稻品种更适应各国的土壤和气候条件,袁隆平不辞辛劳,带领团队多次前往印度、缅甸、美国等国家,帮助当地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工作,分享自己的研究经验。通过开设培训班、研究所等途径,袁隆平培养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科研人才,推广了杂交水稻技术,使全世界的农民都从中受益。
2021年5月22日晚,袁隆平的离世引发了广泛的悼念。尽管没有官方通知安排,但自发前来送别的人们从全国各地汇聚到长沙。在23日,尽管天空阴雨绵绵,殡仪馆外依然排起了长队,等待的人们在细雨中举着伞,安静肃穆,尽管队伍已长达两公里,大家依旧不言不语,缓步而行,尽力为袁老送上一程。
回溯到1949年8月,袁隆平考入西南农学院,开始学习遗传育种学,迈出了成为农业科学家的第一步。毕业后,袁隆平被分配到了遥远的安江农校担任教师,立志通过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为国家做出贡献。1956年,袁隆平带领学生们开展农学实验,试图找到提高产量的方法。
1959年至1961年,中国遭遇了三年严重的饥荒,袁隆平和全国人民一样,忍受着极度的饥饿和艰苦的生存环境。在这段饥荒的岁月里,袁隆平不仅要忍受缺粮的困苦,甚至曾尝试吃草根、树皮,甚至捕捉田鼠来填饱肚子。这段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一生,尤其是在饥荒过后,他一直铭记心中:“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,如果无法改变人们因饥荒而遭受的苦难,那我又该如何面对内心的良知?”
最初,袁隆平选择了红薯和小麦作为育种研究的对象,并在红薯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。然而,红薯并非主粮,这促使他将目光转向水稻。尽管水稻杂交的难度极大,袁隆平依旧充满信心,决定投入其中。
一次,袁隆平在黔阳县硖州公社秀建大队劳动时,他的房东从外村带回了一些稻种,这些稻种颗粒饱满,显然是优质品种。房东感慨地说道:“你看看,施肥不如勤换种,这谷子多结实。”并打趣地说:“袁老师,如果你能研发出亩产800斤或1000斤的新品种,那得多了不起!”虽然这只是一个无心的玩笑,但却深深触动了袁隆平。他意识到,自己的研究方向应该聚焦在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上。
然而,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按照传统遗传学的理论,水稻并不具备杂交的条件,这一理论也曾困扰了他很长时间。但1960年,袁隆平在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显著优于其他水稻的特殊水稻。通过进一步研究,袁隆平证实这是一株杂交水稻。这一发现推翻了传统的学术观点,为杂交水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。
尽管初期的杂交水稻研究屡屡遭遇失败,袁隆平始终没有放弃。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,终于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,三系配套技术的成功,也标志着世界首次成功培育出具有强大优势的杂交水稻。
1976年,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,亩产突破500公斤,为中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历史性贡献。改革开放后,袁隆平并没有止步不前,而是带领团队成功研制了两系杂交水稻,再次引领了全球农业科技的发展。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,已成为世界领先水平。
即便在年老时,袁隆平依然坚持每天都去田间地头,亲自观察水稻生长状况,尤其在恶劣天气下,他更加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。即使在85岁时卸任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主任,袁隆平仍然没有选择享受退休生活,而是继续投入到科研工作中。他几乎每天都亲自去田地里巡视四次,早晨、中午和晚餐前后都要去一趟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袁隆平身体健康状况有所变化,单位特意为他在住处旁边留出了一块试验田,方便他随时关注水稻的生长情况。但即使如此,他依然会亲自走到田里,查看水稻的倒伏情况。多年来,袁隆平养成了一个习惯,每晚都会守在电视机前,观看全国的天气预报,尤其是看到恶劣天气,他常常会陷入沉思,并深感忧虑。
2021年3月,袁隆平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不慎摔倒,住院期间,他仍然时刻关心着天气变化。“今天天气怎么样?晴朗还是下雨?”这成为他每天必问的问题。这种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深切关怀,让在场的人们不禁为之动容。
袁隆平不仅在科研上严谨认真,在生活中也是一位幽默风趣的长者。他热爱生活,喜欢游泳、打排球、拉小提琴和打麻将等活动。年轻时,他曾在江西省职工游泳比赛中获得男子自由泳的亚军。即便年纪渐长,他依然保持着游泳的习惯。在排球场上,他也是家属院里的常客,与那些年长的朋友们一起打球,尽享运动的乐趣。
袁隆平虽然是中国科技界的巨人,但他生活中的朴实、幽默和广泛的兴趣爱好,使他成为了人们心中真正的“国士”。他的一生,奋斗在农业科研的最前线,为无数中国人解决了饥荒问题,也为全球农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。
袁隆平虽已离世,但他的卓越贡献永载史册,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兴泊证券-可靠股票配资公司-网上股票配资-实盘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